西元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第七章是『無私章』,這裡面的內文是在形容,大道本至公無私,並非一個人所能夠私占;聖人效法天地,而同其無私,最終能夠完成祂們的人格。本章闡述,道之行,本沒有親疏、沒有貴賤之分;德之化民,不擇賢愚。所以我們要從日常生活當中修煉自己的心性,己利利人、己達達人,最後完成無私大公之道。
我們看一下內文:
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形容天是非常長的,地是非常久的;意思是形容宇宙無窮無盡,天之廣大無垠,地之載運無盡,所以形容長久,也就是形容這個宇宙是非常寬大寬廣的。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所謂長跟久,就是永恆無窮盡;沒有一個定數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以其不自生」,「不自生」就是不自私其生,意思是天地是公正無私,它不會因為覆蓋著人類,造化了萬物,然後它就起了一絲一毫自私、我執的心念,天地不會這樣子;就是因為天地沒有這樣子,所以它才無私,才能長留千古。
所以你們看聖哲們是不是這樣子的心境?這些古之聖哲,祂們來人世間救渡眾生、利益眾生,從來都不是想到自己;當時的五教聖人們,這些各教的聖哲們,還有很多現在的修煉者,他們都不是為了自己,他們一切都是為了天下眾生,無私無我的奉獻。
在那時候,或許祂們會很辛苦,不像那些爭權奪利者,你們看秦檜跟岳飛,岳飛那時候祂沒有私心,祂一切都是為了國家、為了社稷、為了百姓;雖然最後很悽慘,被秦檜用十二道金牌所騙。那時候祂本來是在外面打仗,然後趕回國家,其實祂也知道秦檜會這樣子做,也知道自己回來可能不是很好的命運,但是祂無私,沒有私我,一切都是為了社稷、為了百姓,還有為了君王君主,最後祂雖然被處死了,但是祂精神長存千古。
所以,祂也是我們的四大法律主之中的一位,為什麼這樣?反而秦檜他因為有私,所以到最後怎麼樣?他現在受萬古世人的唾棄。我去杭州時曾參觀岳武穆王廟,看到秦檜跟他的太太被後人立銅像,跪在岳飛墓的前面,他們倆個夫妻就被人家唾棄。

所以各位,這裡面老子慈悲講得非常好,天地是因為不自私其身,無私無為,一切為了大公,所以才能夠且長且久。所以回歸到我們個人的修為也是一樣,今天我們要學天地一般的無私,對待所有的眾生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這個人你比較喜歡,你就對他比較好,這個人你比較不喜歡,你就對他比較不好,聖人不會有這種心,天地也不會有這等心。所以我們要效法天地之德,才能夠長生。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所以它無私無為,秉公而無私心,本乎燃燒自己,天地是不是這樣子?就像這個地球,人類一直破壞它,它還是給人類用,它仍然一樣對待所有的人類,還是一律平等。
為什麼現在災難那麼多?是人類自己造成的,破壞大自然,可是地球它從來沒有想過要對人類這樣子。所以我們要學會天地宇宙它們這樣的心啊!宇宙之心是什麼?就是無私無為,愛護天下眾生的一顆心啊,用這一顆心,所以能夠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什麼意思?聖人們了解這個道理,所以處處謙讓,「後其身」就是把自己看輕,眾生最重要,看輕自己,看重眾生。可是這看輕自己,不是說沒自信哦,不是這樣子的;祂們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想眾生有沒有得救,想眾生能不能上岸,能不能解脫?祂們想的是這樣子。
就像在吃飯的時候,我們修煉者應該存著什麼心念?如果廚師煮得不夠,飯菜就只有這麼多,那你故意吃少一點,雖然你肚子還很餓,可是你想的是這些兄弟姊妹們(大家都是 光父的子民),讓他們多吃一點,我吃少一點沒關係。用這種謙讓之心,因為有這種謙讓之心,以一切眾生為重,反而能夠得到眾生的愛戴跟敬佩,這個就是德行!德行在哪裡?不是嘴巴說,而是在於這些日常生活當中的小細節。所以聖人就是了解這個道理,處處謙讓,處處都是利益眾生為主,所以反而能夠得到大家的愛戴。

所以各位,老子也講到一個重點,如何能夠稱之為聖人?處處為眾生著想,處處要讓眾生出頭,處處要救渡眾生,處處謙讓,這也就是跟我們上十大理念課程中,六祖惠能大師祂講功德的真相是什麼?內心謙下,不輕慢任何眾生,就具足一切的功德,是一樣的。
所以看到這句,我們想一下,現在很多宗教的領導者認為自己了不起,哇!自己多了不起,自己多厲害!各位,老子的眼光來看,他們不配稱之為聖人啊!如果要當聖人者,必須要具足這樣子(內心謙下,不輕慢任何眾生)的心性啊!所以我們要省思一下,我們修煉有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