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儒慈語 不盈章第四  (三)

西元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七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延續上集)

  就像你們看,我到國外去的時候,我跟很多人相處,為什麼我有那麼多朋友?為什麼我可以跟那麼多人結善緣?其實很多事情我們都知道,可是我跟他們在一起時,我都顯現出我不知道,請你教我。各位,你們存著這種心態的時候,長輩、貴人才會出現,人家也才會教你更多,明白我的意思嗎?

  如果你都光芒顯露,我什麼都知道了!我很厲害!我很強!是啊,如果你很厲害、你很強,人家就不會再跟你多說什麼了,人家也不會教你很多的道理,甚至你也沒有辦法看到自己的盲點。所以我們在國外的時候,貴人非常的多,我們跟大家打成一片,甚至我們把光芒隱藏起來,所以人人都很喜歡跟我們在一起,就是這個原因。

  「同其塵」「」就是相同,「」就是凡塵,世俗之人。就是說我們以謙卑低下之心,以愛心耐心跟眾人相處在這個污泥塵埃的塵世當中,但是我們內心還是能夠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在塵不染塵,這就是我強調的一個重點,在人倫人道當中實踐真理之道。


  人道圓滿可達到什麼?天之道。那如何做到呢?就像我提倡的理念一樣,在日常生活當中,藉由一切的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境界的產生,來煉我們的心,不被這些境界所綁,反而藉這些境界的產生,我的心能夠越感恩、喜捨、平靜、自在、灑脫,但是要達到這個境界,你就必須要先去除掉人心的我執、對待、分別、固執之心念,明白嗎?

  當你達到這個境界的時候,你的心性會跳躍的提升,縱使你身在五濁惡世,去哪一個場所,都影響不了你的心了;就像《〇〇〇〇〇》裡面講的,進入一種深層的祥和平靜中。

  所以我們講『不盈章第四』的重點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心顯現在我們的修為上,應該要怎麼做?第一個要「挫其銳」,不露鋒芒,要謙卑低下,就能夠解其紛爭跟紛擾,然後「和其光」,要把我們的鋒芒隱藏起來,跟眾生合在一起。很多人都自命清高,可是我要跟各位講一件事,水清會無魚,對不對?水太濁也會無魚喔!所以要中庸之道,所以我們跟眾生契合在一起,這就是渡化眾生,隱藏在這個濁世當中。


  我們應該要怎麼做?就是要隱藏自己的光芒跟眾生在一起,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很清高,跟眾生格格不入,是不是?眾生在那邊講一些世俗話的時候,你就會起鄙視的心念,我們是不是這樣子?當你起鄙視的心念的時候,各位,你已經落入對待、分別的心念當中了,知道嗎?我們不可以歧視任何的眾生,也不要因為他們所講的很膚淺,然後就生起什麼?煩惱或是對待,甚至生起厭煩、厭惡他們的心態,我們的心不能這樣子,明白嗎?

  要如同聖賢所講的「對境無心」,境界起來了,我心不動念,縱使這些人講這些世俗之話語、世俗之言語,可是你不會因為他們講這些話語而生起什麼?對待、分別、厭惡之心,能夠以平常之心來面對他們,如此你就可以走入眾生的心當中了,明白嗎?

  很多宗教的修行者修到最後,他只能在自己的宗教團體裡面生存,他沒有辦法出去外面跟人家相生共處,沒有辦法跟人家生活在一起,為什麼?因為都落入了一個偏執,自認為修行就是要多麼清高,自認為修行就是要在一個框框、模式當中,所以難以去渡化眾生啊!


  我們以後不是要各位這樣子,我們要各位投入世界,走向眾生,所以你們必須要「和其光,同其塵」,讓眾生覺得你跟他們一樣,沒有什麼不同,但是他們又覺得你很有智慧,這樣你就成功了,明白嗎?不是讓眾生覺得你好難相處,是不是?很多的修煉者是不是讓一般眾生覺得你們好難相處,我們是不是有這樣子?如果有這樣子的話,要改變思想跟觀念了。

湛兮似若存

  「湛兮似若存」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說好像看不見,但是又好像一直存在;這個造化天地的道理,這個真理好像看不見,但是又存在。什麼意思?各位,讓小孩子生長的那股力量是什麼,你們看得見嗎?看不見,可是存不存在?存在。你把一顆種籽種下去,後來會長大,是什麼力量在讓它成長,你看得見嗎?看不見,可是它存不存在?


  存在。所以這句話的意思,老子要我們做什麼?不能自滿,自以為是,認為我看不見的東西就不存在,這種傲慢自大之心,我們不能有。就像很多真理也是一樣,很多修煉也是一樣,我們跟別人相處在一起,不要認為你沒有看過的事情,就認為不存在,然後起了輕視、分別之心,我們不能有這種心態,知道嗎?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吾不知誰之子」我不知道這股力量是由誰產生,是誰的孩子?不知道是誰生的這股力量?「象帝之先」但是好像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像玉皇大帝存在之前,祂就存在了,這股力量祂本來就存在了。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