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〇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基礎精進班第十三屆第五堂
(延續上集)
上天看的不是你獲得多大的外在事功,而是你心性如何修圓
就像唸佛往生的人,縱使依賴阿彌陀佛的愿力回到阿彌陀佛淨土當中,可是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愿力讓他們不用生死輪迴,但是往生到淨土的這些人,還是得要認真的修煉心性,還是要在這個淨土當中去怎麼樣?去修心、修煉。但是從沒有肉身要修到成佛解脫,要好幾億萬年,而且還不一定成功,因為你的起心動念還是紛飛啊!只是阿彌陀佛設了這個愿力淨土,然後以各大菩薩來幫助往生淨土的人,透過各種化境,引導他們來修煉心性,讓心性清明,然後以心性清明的多寡,來分九品蓮台,知道嗎?
我要跟各位說,你今天解脫生死得了你的蓮台,但是九品蓮台並不是以我外在渡了多少人、廟蓋了多大、我做了多少外功來分辨;就像幾年前,台灣一個很有名的佛教領導者往生,他信徒非常多,可以和現在各個宗教的領導者相並列。他信徒也很多啊!廟蓋的也很多啊!可是他往生的時候,並沒有馬上讓阿彌陀佛接引,而是直接入氣界,因為他心中還有執著、未圓滿,沒有認真在修心啊!然後後來是所有的信徒,都一起唸佛迴向給他,後來他先到氣界去等待,大概等待了一天(以人間的天數來講是一天),然後一天之後,才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他也是受著所有人共修的力量幫他進去的。所以各位,上天看的不是你獲得多大的外在事功,這些不會讓你的九品蓮台境界提升,而是你心性如何修圓!

你們要知道佛家的聖人、佛家的佛,同等於儒家的聖人;儒家四聖當中的顏回夫子,祂是聖人,同等於佛家的佛,祂在世有沒有做任何渡化眾生的事啊?有沒有做那些外事、外功啊?沒有!可是為何祂三十二歲死後會成為聖人?因為祂已經如何?覺性圓滿了嘛!所以各位要明白這一點,唯有修煉心性才是根本啊!
如何退魔障─退魔障的方法
你們知道嗎?我一直要跟你們講這個魔障的事,其實各位的業力、還有魔障,不願意讓我們講,但是我們還是要洩漏,因為未來對你們、對眾生幫助會很大!那如何退魔障呢?各位,我剛才講過,魔障有時候跟我們的業力是牽纏在一起的,業力會影響你的心念,然後魔障再從後面推力,讓各位更陷入這個開端;但是也有的情況是什麼?也有的情況不是業力,而是直接由魔來考驗,因為你根器大利,上天要驗你、要考你,看你能不能通過考驗,然後再允予重責大任,所以就由魔直接來考。
這個恩師也沒辦法,恩師只能站在旁邊看,為什麼?因為恩師知道,只有透過通過這些魔障考驗的弟子、學生才能夠什麼?真正的扛上天宇宙三曹普渡的大旗,來救渡眾生!所以恩師只能從旁邊盯著看而已。可是我跟各位說,現在很多大道場,非常多人都被考倒,應該說,所謂的領導階層,大部分百分之七八十都被考倒,都已經被魔障滲入,所以各位一定要謹慎啊!

好,我現在教各位退魔障的方法:
第一個,可以呈「大光祈愿文」,祈求上天慈悲撥轉,幫助我們解冤釋結去魔障,然後你們普發心愿,不管是財施、法施、無畏施都可以,看你們一份真心,但是不可以是投機取巧的心態。
「煉心口訣」修煉法
第二個,要天天修煉省禱聖道和用「煉心口訣」修煉法來煉心。我現在傳授各位更細的「煉心口訣」修煉法,「煉心口訣」修煉法是什麼?以前我都教導各位,「煉心口訣」可以默念,連走路也都可以默念,甚至傳給你們「走路煉心法」,但是有沒有傳授給各位「煉心口訣」的修煉方法?祂跟我們修煉省功跟禱功是同理的,「煉心口訣」祂可以搭配修煉省禱聖道,好比我們如果沒有那麼多時間修煉省禱聖道的時候,就可以念「煉心口訣」來修煉心性。
所以我傳授各位「煉心口訣」的修煉法,修煉的時間沒有分長短,是利用你的碎片時間,時時刻刻都可以;好比你工作當中,有時候你正好有五分鐘、有時候正好有三分鐘、有時候正好有十分鐘、半個小時的空檔時間,你隨時都可以修煉;或是我現在工作累了,我把它放下,趕快利用五分鐘、十分鐘,用「煉心口訣」修煉法來煉心調體,也就是身心靈調整;但是你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或是在你自己的辦公桌前,只要不要有人干擾、打擾就可以了,連站著也可以修煉。

那要怎麼修煉「煉心口訣」?好比你現在在辦公室,剛好有十分鐘的空檔,你就靜心,眼睛閉上,眼睛八分閉、兩分開,意守玄關,緊閉六門,就是不要讓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而起心動念,要斷思緒、無思想,心進入無念、不思善、不思惡的狀態,這個時候你修煉「煉心口訣」的效果才最好,然後再默念「煉心口訣」,氣沉丹田,全身放鬆,這樣明白嗎?
什麼是眼睛「八分閉、兩分開」?就是眼睛微微的張開;「意守玄關」,各位求省禱聖道的時候,都已經知道玄關竅在哪裡;「氣沉丹田、六門緊閉」,就是不要受電視或其他的干擾,眼睛看到什麼、耳朵聽到什麼,這些都要放下;然後我們的心要進入什麼?就是無思、不思善、不思惡的境界,要把思維跟思緒斷除,也就是不要雜思亂想、一直在想東想西、腦袋一直轉;如果雜念紛飛,然後在那邊默念「煉心口訣」,這樣效果都非常不好!所以為什麼你們修煉「煉心口訣」效果都不好?原因在這些地方。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