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延續上集)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老子講「處無為之事」,什麼叫無為之事?這是一個重點喔!要如何達到我剛才説的那些境界?「聖人處無為之事」,什麼是「無為」?沒有執著,發自我們的本性良知良能,自然而然做出來的行為。
什麼意思?好比説,我今天看到眾生在受苦,我不忍心,你沒有任何刻意,很自然的不忍心,沒有經過思考,沒有經過分別、對待、執著之心,沒有染濁的這一些心,去做出來利益眾生的事,就是無為而為之事,明白意思嗎?無為而為的意思,不是我什麼事情都不經過大腦思考,不是這樣子的,是你的心不被什麼?人相、我執、貪嗔痴所束縛。
但是各位,我強調一點,不是沒有任何的思考,而是你做這些任何利益眾生的事情、救渡眾生的事情,你沒有落入人相、我執、分別、對待。好比説我今天去做這些利益眾生的事,心裡想著這個有功德,認為我做了這件事情以後可以上天堂,這都是有為的心,明白嗎?

六祖惠能大師講,有為的心去做的任何善事,不是功德,而是福報,它並不能讓你解脫生死。所以聖人處無為之事,做任何事情順乎自己的本性,發出於自然,但是要如何無為呢?就像《大學》裡面,孔子講「明明德」,如何讓我們光明德行彰顯,如何讓我們的本性作用,處無為之事呢?就是先把我們的人心、我相、執著去除掉之後,你的心自然而然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那要如何達到這個境界?各位,你們要認真修煉省禱聖道,把你心中的我相、我執、對待、分別、框框,這一些的心念去除掉,並不是執著在我們修煉省禱聖道,我的心中都不能有半點念頭。各位!這樣就是執空了,明白嗎?
我現在釐清楚各位的一個觀念,老子這裡講的「無為」跟本性的作用,並不是代表説,你的心中沒有半點念頭,明白嗎?這樣就是執著於「空」。是你的心中,縱使我們因為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跟外在的境界作用,而產生了各種心念的時候,你的心不落入分別、對待、人相、我執的心境當中,這個就對了。

所以當你的心,好比説今天看到什麼東西、看到某個人,你開始要起對立之心、分別之心,你覺得這個人怎麼那麼醜啊!開始起任何的一絲對待、輕慢之心的時候,趕快怎麼樣?默念煉心口訣「〇〇〇〇〇」,或者是趕快跟 光父懺悔説:「 光父啊!孩兒的心怎麼可以落入分別、對待、計較之心呢!」
各位,聖人就是在這個細微之處下功夫,明白嗎?所以不管你們在宗教一、二十年或是多少年,如果沒有從這個地方下功夫,只是在修那些外在的方法,參禪、打坐、靜坐、持咒、誦經或是行一些外功,到最後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大家要明白這一點。
行不言之教。
「行不言之教」就是以身作則,引導眾生。這裡老子講,聖人渡化眾生,祂們都是行無為之事,以自己的本性良知良能所顯露出來的光明德性,然後所做的各種利益利眾之行為,不執著之行為。
那如何渡化眾生呢?對內,我們以這個發乎自性,順其自然,不被人相、我執…種種的對待心念,綁住你的心來應事。那對外呢?就是行不言之教,聖人所採取的方法。什麼叫不言之教?不是只用理論學説的知識,引導眾生走行善修道這條路;就像現在的宗教,把修煉理論化,變成只是個學説。
可是聖人老子講,聖人引渡眾生都是用不言之教,就是以身作則,認真的在日常生活當中行道,讓眾生感受到「道」是怎麼一回事?真理是怎麼一回事?然後藉這當中,讓眾生能夠體悟真理真髓啊!

萬物作焉而不辭。
這個宇宙萬物的生長,是因為無形無相的這一股力量,讓萬物作焉而不辭。這什麼意思?「不辭」的意思就是,不會認為自己的功德浩大。我們要效法天地之德,什麼叫天地之德?你看萬物在那個地上,地能承載萬物,而且讓萬物生長在當中,可是「地」從來不會説祂的功德浩大。
那「天」呢?天覆蓋著這個地球,然後祂時常下雨,滋潤萬物,而且太陽給予大家溫暖;可是天地從來都不會去爭奪,説祂有功有德。
所以一個修煉者,心境要達到跟天地一樣,縱使有這個功、有這個德,但是我們推居於天下眾生,還有推居於上天,用這種心念,你就可以達到聖人之境界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