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儒慈語 觀徼章第二  (一)

西元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第二章是『觀徼章第二』,老子在這一章要告訴我們,如何恢復我們本來的真面目,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這一章的作用是在説分別、對待之心。這個宇宙之間的定理,有善有惡,有美有醜;其實很多的東西,很多的思想,都是人的觀念加諸於上的,所以你們要知道,世間的一切,都是人們賦予給它的定義。

  
  好比說,稱他為善人或是惡人,就像我們看秦始皇的時代,人家都説秦始皇是壞人,對不對?他焚書坑儒;但是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如果他沒有統一中國的幣制,甚至他沒有修築萬里長城,中國會變成如何?很多事情都是相對的、有兩面的,但是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呢?那就由歷史來判斷。

  就像當時關聖帝君─關法律主,他在世的時候,他是不是也殺了很多人?他一上戰場,就殺了非常非常多的人;但是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他是為了什麼而殺人?為了保護社稷,為了保護國家,因為忠心,他才去殺這些人。所以重點不是在於説,他做了什麼事情?而是在於他當時的心念,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


我們看一下這裡面的內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觀徼章』「徼」的意思是什麼?竅,重心的意思,就是要看到很多事情的真相、重心是什麼?這裡老子講「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的意思是什麼?天下人都開始知道美、美的感覺是什麼的時候,就開始有了醜的想法;「斯惡」就是醜陋的意思。就像我們現代的人覺得長得漂亮的人,身材要瘦瘦的,對不對?然後肥胖者,我們都説很醜,是不是?可是在唐朝時候的楊貴妃,長得很豐腴,他們那時候形容的美女是要長得胖,然後瘦的是醜的,所以那是人的觀念賦予它的。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Discovery頻道?它曾經報導非洲,有一個部落的黑人,他們的女人就是要胖,越胖越好,所以他們的女兒要結婚的時候,他們家人就會限制她出去外面,然後一直餵她吃東西,要吃得非常的胖,大概一百多公斤,他們説這樣子才是美。

  現在的時代還是存有這樣子的觀念,那時候我看了非常驚訝;有些女孩子她們也很無奈,因為胖就會產生各種的病,所以她們也衍生很多的疾病。所以這裡老子講,所謂美的感覺,是人加諸在上面的,有美,就有什麼?就有醜,還在對待當中。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當大家都知道善的感覺是什麼的時候,就開始有了惡的念頭,為什麼這樣子講?有善,一定會有惡,這是相對的。我們説做什麼事情是善事,做什麼事情是惡事,是不是這樣子説?好比我今天做了這件事情,幫助別人是善事,我做了那件事情,那就是惡事。可是各位,那是我們既有的觀念,但是老子教導我們,所謂的『觀徼章』,是要觀到裡面的根本重點是什麼?

  我問各位一件事情,就像今天媽媽打她的孩子,因為孩子做錯事情了,看起來媽媽打孩子,那是壞事嗎?不是!事實上是好事,是不是?所以很多聖人、還有老子告訴我們,要打破那個觀念跟框框,這對我們修煉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我們往往把很多事情,都加諸了自己的想法跟思想,好比説今天我看到這個,我覺得這個是漂亮的,我的心就起了對待之心;我對漂亮的人,就會對他(她)比較好;對醜的人,就會討厭他(她),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觀念,有沒有?非常多的人都是這樣的觀念。

  可是聖人告訴我們,我們修煉者不能有這樣的對待、分別之心,縱使説他(她)是醜。你們有沒有看過一個美女或是一個很英俊的人,他娶的老婆或是她嫁的先生,長得不好看?因為他(她)不是看外表,他(她)是看到她(他)的內在。所以『觀徼章』的重點,就是要看到那個重心是什麼?尤其是我們修煉者,要打破這個框框跟分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