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儒慈語─經典語錄《道德經》(49)〈不盈章第十五〉(二)

西元二○○九年九月一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原文》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心儒慈語》

  凡是一個修煉真道者,雖然具備了以上的美行德性,但是他仍然是深藏不露,不炫耀、不誇張,都是謙卑自處,明白嗎?老子講修煉者,應該是要朝向這樣子的心境,不是認為自己修得很好,然後自誇、自滿,到處顯現自己才是佛啊,自己才是什麼…,修道者、修煉者不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外人無法明白他的底蘊,才會說深不可識,就是世人不能了解他的一切行為跟舉止,不能窺其體用,不能明白他的真相,因為他不顯露,所以人家不知道。這就跟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一樣,一個人如果到處說他自己修得多好,很喜歡在人家的面前時常表現自己,時常說自己多麼好,多麼怎麼樣…,這種人很容易被人家看清他的底細,也時常會落入別人的陷阱跟圈套當中。但是我們修煉者不這樣子去做,就不會受這些影響,甚至不會顯露,深藏不露,不會炫耀,不誇張,是謙卑自處的,我們修煉者是這樣子的。


  夫惟不可識是人們無法認識、無法了解。為什麼無法了解?人們因為沒有辦法認識,無法窺其體用,所以不能了解他的作為。

  故強為之容」就是勉強的意思,就是形容述說;意思是說「道」本來是不可言語的,很難形容,但是不解說,又沒有人能夠了悟,所以就是勉強的形容跟解說。就是一個修煉者,他修煉「道」的德性,是沒有辦法說的,但是這樣不說,眾生又難以有一個依循跟憑據,所以老子就說強為之容,勉強來形容他。

  豫若冬涉川的意思是什麼?是古代野獸的名字,形似象,但是生性好疑,每在冬天冰結了,才會去涉水;就是結冰之後,牠才會去走在冰上面,牠既然像大象,是不是很重?所以牠走路就會如何?每每一步一步亦步亦趨,不敢冒然的、很大步的向前跨。這個比喻什麼?比喻做事、行事不敢躁進,不輕露才能;意思是說,對應事、處事都能夠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把每件事情處理好,不會不深思熟慮。

  猶若畏四鄰是什麼?也是古代的一個野獸的名字,牠的形似犬,形狀像狗一樣,牠的本性是如何?當牠聽到聲音,就趕快爬到樹木上,等沒有聲音才下來,就是說牠一會兒前進,一會兒又趕快往後面看看;比喻做事情很小心謹慎,不輕舉妄動,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一個修煉者,他的心性是戒慎恐懼、不敢造次,只怕得罪四鄰或墮入陷阱當中而不知避也。這個並不是說他的心就會害怕了,就落入恐懼、害怕當中,而是說我們修煉者,做任何的事情,對我們心性的修為要非常的小心謹慎,不會隨便的去妄動心念。

  儼若客是指舉止莊重而得體,若客是像客人一般的有風度。我們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每每都不敢放肆,對不對?我們的舉止謙恭得體、彬彬有禮,你就不會被人家輕視了,所以我們的言行舉止要莊重,不輕浮,好像去別人家做客一樣,非常有風度。一個修煉者,他對外就是這樣子的一個態度。

  渙若冰將釋的意思是什麼?的意思就是解散不留置的意思,就是消散的意思。這句話指什麼?我們修煉者,要如堅冰將行消散的時候,什麼叫堅冰將行消散?就是比喻著我們修煉心性的功夫,當視一切有為相之事,如水上之浮冰,為什麼?因為它不久就會溶化,無法留置。什麼意思?就是要視人世間的一切恩愛、名利、權勢、富貴,如夢中泡影,知道它是假的,人世間的這一切都是假的,不是長久的,所以你的心就不貪染,不受染濁,然後心中的情境、一切塵緣,隨順解脫。

為什麼會這樣說?就像冰,冰很快就會溶消,我們修煉者的心性,看待人世間的任何事情,要如何不執著?就像冰,世間的一切就像冰一樣,一下子就會溶化了,就沒有了;人世間就是這樣子,很多的事情你不要太執著,就像別人毀謗你、稱讚你,都只是一時,它就像溶冰一樣,一下子就溶解掉了,你何必太執著那個當下呢!是不是?所以要學會放下,學會隨緣處事應事。(下期續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