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七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十大理念第十二次聖務會議
(延續上集)
喜樂;再來一個重點,就是知足常樂,懂得知足,今天人比人氣死人,對不對?有時我們會埋怨自己的無能,賺的錢怎麼那麼少?而羨慕別人過得好日子,可是你有沒有想想自己,上天已經對我們很好了!我們有沒有常用這種心態來看,我們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兒子、女兒又聽話,而且說坦白一件事情,三餐不用顧慮,你還有飯吃,不像外面有些街友連飯都沒得吃。
而且我們又好手好腳、又求了聖道,是不是要感恩?是不是要知足,知道滿足?人的心,一句話「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心永遠是無底洞,我們身為一個修行者,懂得滿足感恩的時候,很多的問題點自然就沒有了。所以各位!很多都是心態的問題,並不是在於他很苦,他很怎麼樣…。
就像很多人來找我,他們的人生過得很苦,有一位四十幾歲的先生,經濟狀況非常不好,家中水電要被斷掉...種種問題,可是我們看了看,其實他的人生可以不那麼困苦的,為什麼他的人生會這麼困苦?到四十幾歲還那麼苦,原因出在哪裡?真的是沒有工作做嗎?真的是現在經濟不景氣嗎?原因在哪裡?心態的問題,因為他的心態不對,所以人生到最後就不對了。

所以各位,為什麼我們強調改變命運的三個重點,第一個要改變錯誤的思想跟觀念,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重點,所以為什麼我們要救渡眾生?就是要幫助他們改變錯誤的思想、觀念,他們的人生才能趨於光明。
所以你們看,為什麼很多人信仰宗教,入道場修行二、三十年,他的人生還是一樣的悲慘,人生很多很多的苦難,原因在什麼地方?因為他們的心態沒有改變,他們的思想、心態沒有隨之成長,只是外在的事情辦的多,可是心性沒有成長。
所以各位!你們渡化眾生來到這個地方,為什麼要讓他們來上課?而且你們一定要記住,渡化眾生很重要的重點,就是幫助眾生改變他們不正確的思想、觀念,這才是渡化眾生的真正涵義。除了求聖道之外,還要修煉,為什麼傳省禱聖道給各位修煉?省禱聖道就是要幫助各位,透過省禱聖道的修煉,去除什麼?人心、妄想、執著、貪嗔痴,顧名思義是這些。
但是另外一個說法,就是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就是因為有不正確的思想、觀念,所以才會有深重的人心、妄想、執著、貪嗔痴之心。所以各位,你們去渡化眾生,一定要明白這一點,我們要渡化的是什麼?除了他人來求聖道之外,還要渡化他們的人心、妄想、執著、不正確的觀念,這才能讓眾生解脫生死。

喜─生於健康
喜生於健康,真的!英雄最怕病來磨,所以我們修行者很重要的是身體一定要健康,不能說「都交給上天,我專心辦道就好,不舒服也不管它,反正上天會替我治病」,各位!不是這樣子,為什麼?我要給各位釐清一個觀念,人能夠做到的事情,要盡其在我去做,等真的沒辦法,才來求上天;不是什麼事情就馬上求上天,好比「我身體不舒服,求老天一定要助我!」,不是這樣子!
我希望各位要有正確的觀念,當我們身體不舒服,或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先檢討反省自己,自己的作息是不是正常?如果不知道是不是身體的問題,要趕快請教醫生,找好的醫生治療,然後我們都盡心盡力,上天會怎麼助?各位!上天會在你去看醫生當中,幫你安排貴人;第二,還有你吃的藥當中,幫你加持。
不是說無形當中幫我們把病治好,當然這是有,可是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們不能依靠這個來做修持,知道嗎?所以我們身體有些疾病的時候,努力去找醫生,盡其在我,並認真的積德培德,然後真的、真的沒辦法的時候,上天才出面來救。
各位要明白,自古修行者就是這樣子,他們都是從困難、困頓當中,一直歷練、一直歷練、一直歷練,才成就圓滿的智慧,從來都不是馬上就一切順利。你們看一下各代聖人,就像孔老夫子,祂的人生挫折非常的多,對不對?可是祂總是一關過一關、一關過一關,藉由這些挫折來突破,達成自己心性的圓融度與寬廣度,修道就是修這個,這樣明白嗎?

這個座右銘是給各位,尤其是以後的學生,每一個人都需要把道、德、慈、善、福、喜作為自己修行上的座右銘,以此這樣去培德修煉。(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