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慈.善.福.喜(一)

西元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七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十大理念第十二次聖務會議

  大家唱師母的這首「心燈速點亮」,有沒有用心去體會?這是我們修行者的一個期許,為什麼我們今天要辦這個聖務、救渡眾生?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為了求自己的安樂,也不是為了求自己能夠有多大的果位與爵位,而是希望天下眾生能夠得授救拯,各位一定要明白這個正確的觀念,修行人不是為求自己的安樂。「道」在哪裡?「道」在無私無我當中成就,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今天開會之前,要給各位人才幹部幾句話,作為我們的座右銘:

道─生於安靜

德─生於謙和

慈─生於博愛

善─生於感恩

福─生於喜樂

喜─生於健康


道─生於安靜

  今天修道、修德,道在哪裡修?德在哪裡修?道是產生在哪裡?修煉在哪裡?以修煉心性來講,這裡的安靜並不是說腦袋空空,無半點念頭,這樣是執空,這裡「靜」的意思是,我們的心不再被人心、妄想、執著…種種人心攪亂了我們的本心,所以才能夠真正的清靜。

  當你要得到「道」,各位!並不是你入了什麼宗教的法門,就是得道,而是你今天要透過省禱聖道的修煉,去除人心、妄想、執著、貪嗔痴…種種的心念,去除掉之後,才能夠與「道」契合,也才能夠讓我們慧命的修煉更有所增長。所以修道從哪裡修?就是從這裡修起,這就如同孔子在《大學》一書所講之何謂「修身」?一連串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之功夫,這個是修身之功夫,所以我們所強調的是這個!

  我們都說修道修道,修什麼呢?大家都認為「修」,是來道場做很多很多的善事、外在的事功,如渡人、設廟、設佛堂,或持咒、誦經、參禪、打坐…等等,對不對?外面告訴你們的修道都是這樣子。可是各位!真正的修道,不是這個,修道是什麼?簡單的,這裡講的一個很重要的重點,去除人心、私欲、我執,當你的本心不再被人心、私欲、我執所綁所惑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清靜。

  這個清靜,各位!不是任何半點念頭都沒有哦!錯誤喔!我們只要是人,一定會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對不對?這些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外在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會有所作用,在作用當中我們一定會有所判別,而心生種種念頭。

  但是各位!外面沒有告訴你們這麼清晰清楚,真正的清靜,不是在於沒有半點念頭,而是在於每個念頭所動,不落入什麼?對待、分別、人心、我執,這才是清靜之定義!各位明白嗎?所以修道從哪裡修?從這個地方修,所以為什麼要把這幾句給各位當作座右銘?這是我們所有的學生們都必須要明白的,你們才會有正確的觀念引導眾生。


德─生於謙和

  德;我們都知道要培德,培德怎麼培?我們來道場做很多善事,替眾生服務就是培德嗎?不是的!是透過你們在做的事情當中,把自己的人心、執著、貪嗔痴減到最低,每個心念只有為了眾生,自己非常非常謙卑與低下。所以這個是不是跟六祖惠能大師慈悲說:修德要從哪裡修?為什麼沒有道、沒有德?就是吾我不斷;就是我執、我相不斷,所以沒有德。

  為什麼我一直跟各位提醒?我們修行人修到最後,一定要忘掉自己,一切只有為了天下眾生,當你今天還覺得你了不起,還覺得你所做的事情,你有功德多大,甚至想要在人家面前獲得掌聲,當你還有這種心態的時候,各位!你已經沒有德了,上天認定的就是這樣子,而且很容易中了魔的圈套,然後落入魔道。很多人雖然活在人世間,在走聖道的旅程,也在道場正法當中,可是他雖身在聖道,事實上他的心已落入魔道,各位明白嗎?差別就在這個地方。

  所以我們今天修德培德,要從哪裡培?從謙和,「謙」是謙卑的意思,「和」是和氣的意思,待人處事不猖狂、不自大、不傲慢,待人處事謙卑低下。一切的成就,縱使我們今天去渡化眾生,開荒了一片,未來派你們到世界各國去辦道,開荒出一片,很多很多的眾生上岸得救,是我們的功勞嗎?不是的,是天恩師德,是上天的慈悲,上天的恩典,我們只是代替上天來行使救渡眾生的職責罷了!所以我們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上天、還有眾生,所以各位一定要明白這些觀念、這些理念,是非常重要。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