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心儒先生慈悲結緣日 第二次!2019.05.18(六)

 

  心儒先生慈悲結緣日是2019年新開設的課程,大約每三個月舉行一次,每次都會由心儒先生親自來為參與的學員們解答心靈、人生、修行及日常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問題。

  心儒先生會針對每個學員所提出問題之心的癥結點來慈悲提點,表面上老師是在解答學員的提問,事實上是在解答學員的心,因為每個人心中在意的點不同,只有把心中關鍵在意的點解開了,所有的問題自然都迎刃而解!

  剛開始上午的兩堂課,心儒先生慈悲引導為我們澄清了好多的迷思觀念,提到在佛陀和耶穌出來傳道的時代,由於當時的主流宗教所呈現的狀態是比較侷限狹隘的,所以當佛陀和耶穌在獲得天啓,明悟正等正覺出來傳揚真理的時候,是走出了新的格局,而不是依循著當時的主流宗教,而現在心儒先生出來傳揚省禱聖道也是如此,老師所要傳的是要教導眾生怎麼找回自己的本心,修行返回自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解脫生死的真理。

  另外心儒先生也提到了天命的意義,只要世間還有眾生在受苦,天命就會一直存在,天命是由宇宙最高真主賦予某位有實德的大德,賦予他天命方便來救贖眾生回天面見,而天命也沒有說只能給誰或是只有誰可以得到,人人都可以有機會獲得天命,但前提是自己能不能通過上天給的考驗磨練,能不能將心中的八風去除,不是只有行善積德而已,要承擔天命不是那麼簡單的。

在整天心儒先生慈悲的過程中,老師直指人心的回答每個人的問題,最後讓每個提問者都收獲良多,也解開了心中的疑問,老師的話語有一種安定人心的力量,可以讓聽的人從心中被啟發!

  而且像我們今天來參加這個課程,有形的是心儒先生在幫助我們解答人生中所遇到的問題,在當下無形界也有很多的無靈、聖靈在慈悲幫助拔除我們因為累世輪迴而卡住的心性深層業識。我們遇到任何事情時,當下的價值觀、判斷力,除了後天行為思想的影響之外,很多時候也是受著累世輪迴業識而影響著!

也就是說今天我們來上課,上天的力量慈悲幫助將我們累生、累世輪迴,因為執迷的業識所結下的因緣,不論好壞,只要是跟我們有關的,都會被上天慈悲帶到聖堂外面的「宇宙三曹冤屈與恩情了愿明堂」內,接受寰宇無靈、聖靈慈悲真理化育!這是多麼不可思義的事,這一切是心儒先生救渡宇宙萬靈的慈心悲愿!天人共辦只為宇宙萬靈盡得渡啊!

  而在下午的學員提問中,可以看到大家所問出的問題幾乎都不約而同的導向了幾個相似的方向,都問了小孩要怎麼變好,我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讓他改變,如果有過世的親人,一定都問他們現在好不好,有一位賴學長就詢問了過世的母親現在的情況好不好,也分享了母親當時生病的過程,賴學長的母親有求聖道,因為身體虛弱沒辦法修煉,所以平常都只有念口訣,在過世的時候,助理有提醒說要跟母親說要放下一切,最後母親身軟如綿面目如生,連醫生都很訝異母親的面相很慈祥,因為醫生常常都在看過世的人,所以感覺的出來有不一樣;

老師慈悲,你的母親就在現場,你好好修煉,她沾你的光,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念想都是為了自己的親人,只不過每個人在意的不同而已,但是我們也可以去思考,怎麼樣才是真的愛家人,那就是跟還在世的親人保持良好的關係與互動,引渡他們來修省禱聖道,從中了解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而受到上天的庇蔭,找到自己的本心本性,對於故去的親人,就是靠我們個人行善積德,行公了愿,再透過上天的幫助來庇佑到他們,這樣才是真正的愛家人。

而另一個方向,就是有一些學員他過去在修行的路上(修行也是因緣),在當時的那個法門或宗門修持時沒有得到正確的觀念引導,可能因為被教導要追求與無形界的感知感應,導致在過程中分不清楚是自己內心的聲音還是是來自無形界的感應,以至於後來在身心靈上都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想藉由這次來參與這個聖班來尋求心儒先生的協助,有一位林學長就有遇到這方面的問題,這位學長有走過某個法門,那可能因為沒有明理也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導致身心靈上有受到一些影響,他希望可以改變這個現況;

老師慈悲,上天會幫助你,好好重新調整觀念,認真修煉,靜下心來重新再修,現場老師也用獨創的大火焰金光陣來幫助學員改善身心狀況,學員當下就有表示身體好多了,眼睛也比較明亮了,相信在老師的慈悲引導下,有這方面疑難的學員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下午的課程中心儒先生慈悲為了幫助我們大家,而特別擺了一個由心儒先生獨創的「大火焰金光陣」。老師慈悲接引宙心金光大能透過這「大火焰金光陣」加持的光水,幫助我們調理身體!老師也慈悲加持仙蕉、仙果讓我們大家帶回去!

  若是我們身體有病痛,或是缺乏解決問題的智慧等,心儒先生慈悲加持的光水、仙蕉、仙果總是能依著我們所需,而靈妙的幫助我們!大家好開心!好滿足!

  綜合上述,相信大家可以從中感受到這其中的不可思議與上天及心儒先生的慈悲大愛,而文字的介紹跟親自到現場的感動是不同的兩種感受,所以如果您看完介紹之後覺得很有興趣想要來認識心儒先生認識聖道的話,這堂課程絕對是您入門必須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