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身教重言教 智慧引導明真理 業緣一家齊修道 植福培德天恩佑(一)

祈問事項: 

  孫子有暴戾之氣,行為時好時壞不穏定,行為不受控,輟學亦時常不工作、目無尊長,甚至起貪念而犯了貪的行為。弟子非常的擔心他,現在每日修煉亦有披覆他!

  祈求上天慈悲救贖孫子能身、心、靈健康,導正偏差行為,弟子應該要如何幫助他?懇請上天慈悲指示!

  弟子於求聖道後,有積極參與聖班,及每日修煉聖道,積極恭讀聖書。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慈悲:

       爾心上天明瞭!爾等之擔憂,上天皆明白!孩子從幼至長,每一階段發展,都是往後人格品行之奠基,因此長輩、父母雙親,如何於成長過程階段,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非常重要!

       日常生活之一言一行、點點滴滴,父母親之為人處事、思想價值觀,以及是否「以身作則」、身教勝於言教,孩子皆看在眼裡、深受影響,給予生活上物質、金錢不虞匱乏,固然是出於對孩子之疼愛,然亦當思是否因忙碌而疏於用心教養、引導與陪伴?

       可知,孩子表面上看似衣食無缺,內心卻時感空虛、孤獨、匱乏與苦悶,渴望受到關注、重視、認同與肯定,於家庭、學校、工作、各方面之表現,若達不到長輩、父母、家人之要求與期望,便覺沒有成就感,產生自卑、不自信、不如人之心理,自幼累積至長,遇事習慣壓抑、不善表達,孤僻、自我,無緣無故就陷入情緒低落、鬱鬱寡歡、悶悶不樂之循環…。

       
       而家人之成就、寄予期望,種種善意好言相勸、關心、指正,不經意之比較,無形中都成為一股壓力,使其備感沉重、敏感易受傷,久之與家人漸生隔閡距離,便逃避現實,轉而往同儕、朋友群體之間找尋歸屬感,此時,是否懂得辨別是非、慎選交友就非常重要!

       是能互相扶持幫助一起往上成長進步,抑或是墮落頹敗牽連向下沉淪?朋友、同儕之間彼此稱兄道弟,相互影響、誘惑慫恿之下,追逐各種吃喝玩樂慾望之滿足享受,沉浸於聲色犬馬,沾上酒、色、財、氣,放縱習染成性,且虛榮攀比,只為獲得群體欣羨、認同、肯定,在同儕朋友之間有份量、有面子,認為擁有這些就是老大,更加深對物質、金錢、慾望…之追求!

       而因衣食無缺,不需為了生活奮鬥、奔波操勞,沒有吃過什麼苦,物質、金錢來源不虞匱乏,不用付出即獲得,已習以為常,甚至認為家人之給予是理所當然,難有感恩之心,長久易養成好逸惡勞之習性,不願腳踏實地付出,又好高騖遠、急於求取,一遇挫折便容易放棄、感到失敗不振,且將一切責任怪罪於外在之人事物,而不會反省自己、做出修正改變,再堅持努力下去,故難以邁向成功…。

       
       家人或因疼愛、補償心理,對某些行為縱容、順從,貪心養大之後若沒有持續被滿足,對長輩、父母、家人之管教,內心漸產生不平不滿、厭煩、怨懟、抗拒、仇恨之心理,感受不到家中之溫暖、關懷,認為兄弟和朋友才是真正了解自己!
因人生沒有確立目標、方向,不知為何而努力,便自暴自棄,放逐尋求樂子,我行我素,不想理會家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