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儒慈語-經典語錄《道德經》(41)寵辱章第十三(二)

西元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原文》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則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乃可託天下。

《心儒慈語》

  「吾無身,吾有何患?」如果我們能夠時常的修煉,能夠放下自己,什麼都想到眾生,什麼都想到別人的時候,就不會有什麼禍害、禍患了。老子這一章講的,也是我們修身自保的一個道理,今天你不會注重別人稱讚你,不會因為別人給你名相,你就沾沾自喜,自以為了不起,如果不會這樣子,甚至別人對你毀謗、批評,你反省檢討自己之後,你的心不受這些所轉所綁,就不會有那一些相對應的禍害跟著你,來纏擾你的心,甚至讓你的心落入分別、對待種種的心念當中,那你就能夠怎麼樣呢?忘了自己,然後不被這禍害所綁。

  這裡所講的禍害,對我們修煉者來講就是什麼?是一些不好的陰質心念。你的心因為寵辱刺激的產生,而落入分別、對待、執著、種種框架的這些心念的話,自然而然,以後你的成就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嚴重到會成為入魔道的種子,那我們的心就隨著這些境界所綁。所以老子講這一句話是很重要的。

  故貴以身為天下就是把寶貴己身的意念,認為自己很了不起,甚至有很注重自己的心念,我們把它轉為貴天下眾生,就是把它轉為什麼?你看重的不是自己,把它轉為看重天下眾生,如果能夠時時刻刻把自己放到最低,以救渡天下眾生出苦為己任的話,則可寄天下


  則可寄天下就是說可將救渡天下眾生的責任,託付給這個人。如果你們能夠不在寵辱當中受影響,你能夠做自己的主人,甚至你本來是很寶貴自己的身,什麼事情都想到自己,我執深重者能夠放掉我執,然後能夠凡事以天下眾生為主,凡事想著天下眾生的話,那可寄天下,就是可將救渡天下眾生的責任託付給這個人。 

  這個也是我們未來考核人才很重要的一個依據跟憑據,如果未來我們的人才太注重別人的寵辱,就像以前有一個學生,為什麼會讓我調離開台中總部,因為他喜歡別人稱讚他、喜歡別人捧他;各位!這對我們修煉者來講,是非常非常危險的,為什麼?如果這種人得了權會怎麼樣?就是他會以對他講好聽的話的人,他才重用,如果對他不講好聽的話的人,他就不重用,然後喜歡人家稱讚,這個是非常危險的一個心念。

有一次我要調教他,我故意在眾人面前說他,好比錄音帶沒有錄好,我就說○○為什麼錄音帶沒有錄好?當著眾人面前說他,其實這是很自然的啊!不是在給他難堪,對不對?可是他事後就跟我說:「心儒先生!你不要在眾人面前給我難堪,好不好?」就板著臉這樣跟我說,那時候我心裡就想:「這個人沒救了。」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因為要調教他的脾氣毛病,結果他就怎麼樣?冥頑難化、執著,所以才把他調離開,免得到時候他又影響別人。

  所以老子講,要如何託天下?這是以後我們考量人才很重要的重點,如何把救渡天下眾生的重任,託付給優質的人才,這個優質的人才必須要怎麼樣?要把自己寶貴己身的意念,轉為什麼?看重天下眾生,就是說把自我放到最低,凡事以天下眾生為主,這是我們考量救渡眾生,我們放重責大任的一個很重要的考量。

  愛以身為天下,乃可託天下就是把愛自己的那份心,轉為愛天下眾生的心,就是能夠把小愛化為大愛,不是只是愛自己而已,如果只是愛自己,根本就沒有辦法去愛天下眾生,這種人到最後會怎麼樣?自私、自利,他看重自己,自己先吃飽,不管眾生啊!自己先快樂高興,不管眾生啊!老子說能夠託付給他天下的人,意思就是託付給他天下,讓他去救渡眾生、管理眾生,甚至說開辦聖務當中,讓他去管這個聖務的人;管聖務的人要能夠愛以身為天下,把愛自己的那份心,轉為愛天下眾生。

  所以老子講能夠寄天下,還有能夠託付天下給他的,是什麼人?他們必須達到怎麼樣的心性修為?第一個:要貴以身為天下,就是把寶貴己身的意念,轉為寶貴天下眾生,時常想著天下眾生的疾苦;第二個:愛以身為天下,就是把愛自己的那份心,轉為愛天下眾生,這是老子所講的很重要的重點,就是說以後我們慎選人才,以後我們考量的人才,也是要以這兩個為基準。

  第一個是我們即將要重用的人才,他是否能夠把天下眾生的苦,當作是他自己的苦,願意救渡天下眾生,犧牲自己、奉獻自己。先不要說犧牲那麼嚴重,我們說他願意奉獻自己,如果能夠這樣子的話,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救渡眾生的重責大任,交付給他;第二個:他能夠愛所有的眾生,如同愛他自己一樣,這兩個重點,如果這個人都能夠做到,以後上天跟我們才會放重責大任的使命給他。(下期續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