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儒慈語─經典語錄《道德經》(44) 道紀章第十四 (二)

西元二○○九年九月一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心儒慈語》

  「繩不可名繩繩就是綿綿不絕、接續不斷的意思;意思是說無形無相,沒有光亮、也不昏暗,但是祂卻能夠綿綿不絕的創造天地宇宙萬物;是沒有辦法用名相去說的,祂能綿綿不絕的創造宇宙萬物,作用奇妙,但是卻沒有任何的名狀,沒有辦法用任何的名相去說祂,若有一個名相加諸給祂,祂就有對待、分別了。

  復歸於無物意思就是說,這種沒有形狀的一種形相,沒有物體的一種形相,就回歸於沒有形體,也就是說所有的這股造化的力量,要回復到什麼?沒有形體,就是無形無狀之真理;而且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物相的物相,也就是說這股力量,祂是不具任何的人所加諸給祂的任何一個對待、分別、框框;為什麼老子會這樣子形容?所謂的沒有形狀的形狀,沒有名相的名相,沒有物相的物相,因為宇宙這股力量是造化天地萬物的,祂是亙久存在的。人為什麼會在這個五行當中?道是本體,然後才化生陰陽,陰陽當中就有生死輪迴,陰陽、善惡、生跟死、分別、對待…種種這一些,因為落入這一些,所以才會有生死輪迴。

  所以老子為什麼這樣形容這個「道」?「道」其實最主要的涵義是什麼?創造宇宙天地萬物的這個「道」,祂是不落入人世間的任何一個對待、分別的對立當中,因為不落入這當中,祂才可以亙古長存。所以為什麼要大家來上課,還有修煉省禱聖道?我一直跟各位提醒一個重點,我們想要跟這股力量合而為一,獲得永生之生命,並不是你修了任何的有為法,就可以達到解脫生死的;而是你的心要像老子所形容的,同這股造化天地的力量,沒有分別、沒有對待、沒有痛苦、也沒有怨恨,沒有善惡之分別,也就是說我們的心不落入人心、我執、分別、對待的名相當中,然後能夠把你的心安住在虛空太虛當中。 

  這個太虛,不是心裡面都沒有任何的念頭,空空如也,這樣又執空了,而是你的心不被這世間的一切境界所惑,然後產生什麼?各種分別、對待、痛苦、怨恨、貪嗔痴…種種的心念,然後隨之而轉。不被這些所轉,心時常安住在虛靜的地方、自在的地方,自然而然你在世的時候,就可以慢慢的把這個「道」涵養在你的心當中。你的本性的作用,本來就是這樣子,像小孩子一出生的時候,他心中根本就沒有分別、對待,也不會只對這個人好、對那個人不好,那個就是赤子之心。

  所以要把我們的心回歸到這個最原始的地方,你才可以跟宇宙天地造化的道理,跟我們說的 光父這股力量的一個最源頭的地方(我們把祂稱之為 光父,也可以把祂稱之為 上帝),你就可以跟這股力量同生不朽了,最後拋離開這個肉體之後,你的精神永遠跟這股力量同在,所以在世間,我們的心性修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復歸於無物,就是所有不管任何的有形有相,到最後都會回歸於沒有形體。復歸於無物,就是最後沒有任何的形體,因為這股力量沒有光、聽不到、看不到、觸摸不到,沒有光明也不黑暗,祂為什麼會這樣講呢?各位,聽得到,就有聽不到,對不對?還是在對待當中;看得到,就有看不到,還是在對待當中;摸得到,就有摸不到,還是在對待當中;有光明,就有黑暗,還是在對待當中;不是這個道之本體,所以祂不光明也不黑暗,你們會不會覺得奇怪!怎麼會不光明也不黑暗?

  其實,我傳授省禱聖道給你們的時候,就有跟你們講,來自宇宙深處的金色光芒是沒有光、沒有聲音、沒有佛、也沒有魔,因為祂不落入對待,所以祂亙古長存,所以祂是造化天地宇宙萬物的一股無形的造化力量;你們說祂在宇宙深處嗎?其實,祂沒有在宇宙深處,祂在哪裡?虛空遍在!只是因為眾生的心,落入執著、分別、對待,所以才會有一個宇宙深處,明白嗎?所以才會有淡金色的光芒,所以才會有來自宇宙深處的金色光芒。

  雖然這個宇宙深處,非常非常遙遠,超越銀河系,然後到宇宙最原始源頭的地方,事實上,祂就在你的一個心念當中,你的心念落入執著、分別、對待,落入這些人心、我相的作用,祂就十萬八千里的遠,祂就幾億光年的遠;可是你的心中不落入分別、對待、執著、痛苦、怨恨、框框之心念,跳脫對待、分別之心念,祂當下即在眼前,明白嗎? (下期續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