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大自然中真的會比較幸福嗎?

BBC NEWS中文2019年 6月 18日報導
傑瑞秋·努爾(Rachel Nuwer)

不管你是擔心污染還是壓力,你可能想知道,離開你的城鎮或城市去農村,是否不僅能增進你的幸福感,還能促進你的健康,GOOGLE

但是,能幫助我們找到最健康的生存環境的實證研究少得令人吃驚。當科學家們開始梳理健康與環境之間的聯繫時,他們發現,許多細微的差別既可以讓某一特定環境帶來的益處有所增加,也可以使其有所減損。無論是擁有數百萬人口的大都市,還是荒蕪的海灘,都是如此。

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的環境心理學家懷特(Mathew White)說, 「我們這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不是在毫無章法地倡導什麼,而是就自然環境如何影響健康和幸福這個問題,在尋找正反面的證據;人類對環境的態度日益冷漠。」

懷特和其他研究人員發現,似乎有無數的因素決定著我們周圍的環境如何對我們產生影響。這包括一個人的背景和生活環境,在該環境中生活質量、持續時間以及在其中進行何種活動等等。

一般來說,證據表明綠色空間(green space)對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的人是有好處的。居住在公園或樹林附近的人往往受益於較少的空氣污染、更低的人為噪音和更好的涼爽效應 (隨著地球變暖,它會越來越有用)。

研究表明,綠色空間對城市居民有益,這對新西蘭惠靈頓(Wellington)的居民來說應該是好消息。 (Credit: Getty Images),GETTY IMAGES

自然空間有益於體育和社會活動,這兩項活動又會帶來相當多的益處。

長時間身處大自然中,能夠減輕壓力造成的身體不適。當我們外出散步或只是坐在樹下時,我們的心率和血壓都會下降。我們還釋放出更多的天然「殺手細胞」(killer cells):即在身體各處遊走的淋巴細胞,可以隨時捕捉癌細胞和受病毒感染的細胞。

研究人員已有一些假設,但他們仍在試圖確定這是為什麼。「一個佔主導地位的理論是,自然空間可讓城市的繁忙刺激平靜下來」。 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健康地理學家皮爾森(Amber Pearson)說。「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我們也認為自然界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所以我們喜歡它們」。

然而,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城市居民都應該搬到農村去。
城市居民往往患哮喘、過敏和抑鬱的程度更高。但他們的肥胖程度、自殺風險和在事故死亡率都較低。他們在老年時生活更幸福,總體上壽命更長。

城市居民比農村居民壽命更長,老年人也更幸福。,GETTY IMAGES

儘管我們總是把城市與污染、犯罪和壓力聯繫在一起,但生活在農村地區也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例如,攜帶疾病的昆蟲和蛛形綱動物會影響健康,讓緬因州(Maine)那種田園詩般的小屋生活沒那麼浪漫。

在其它案例中,農村污染構成重大威脅。在印度,2015年空氣污染造成了110萬印度人死亡——其中75%的受害者是農村居民,而不是城市居民。這主要是因為農村居民更容易吸入因焚燒農田、樹木或牛糞(用於做飯燃料和取暖)而受到污染的空氣。

印度尼西亞刀耕火種式的土地清理同樣會造成持續數月的有毒霧霾,有時會影響到鄰國,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與此同時,南美和非洲南部火災產生的煙塵污染已經在整個南半球蔓延開來。(即便如此,南半球的空氣通常比北半球的空氣要乾淨——僅僅是因為那裏的人更少)。

由於有類似農業土地清理這樣的做法,污染在農村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比城市還要多。,GETTY IMAGES

也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美國西部的森林大火正在對空氣質量造成嚴重破壞,而農場化肥污染正在降低歐洲、俄羅斯、中國和美國空氣質量。

呼吸純淨的山間空氣如何?海拔越高,黑碳氣溶膠(black carbon aerosols)和顆粒物污染的水平確實會降低。但是如果為了躲避空氣污染搬到高處居住,就可能產生其它問題。

雖然生活在海拔2500米或更高地區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中風和某些癌症的機率似乎較低,但數據顯示,他們死於慢性肺部疾病和下呼吸道感染的風險似乎也較高。至少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汽車在高海拔地區的運行效率較低,因此會釋放出更多的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而在這些地區,由於太陽輻射的增加,這些物質產生的危害更大。因此,生活在1500到2500米的中等海拔高度可能是健康的選擇。

海拔越高,這個地方越健康,這種說法不一定正確。,GETTY IMAGES

另一方面,一種強有力的觀點認為應該生活在海邊——或者至少在一些水域附近。例如,在英國,考慮到他們的年齡和社會經濟狀況,住得離海洋近的人往往比住在內陸的人更健康。這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懷特說,從進化論的角度,這意味著我們會被海中發現的生物多樣性所吸引 (在過去,這是表明有豐富的食物來源);海灘提供了日常鍛煉的機會和維生素D(譯注:在海灘多曬太陽可獲取身體所需的維生素D)。

住在海邊還有心理上的好處。2016年,皮爾森和她的同事們在新西蘭惠靈頓進行的研究發現,居住地能看到海景的居民心理困擾水平較低。研究人員發現,人們所能看到的藍色空間(譯注:blue space, 指海水、湖水等)每增加10%,人口平均的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Kessl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用於預測焦慮和情緒障礙)就會降低三分之一個點,而且與其社會經濟地位無關。

皮爾森說,考慮到這一發現」,人們可能會期待,藍色空間的可見度增加20到30個百分點,就會把一個人從中等程度的心理困擾轉化到較低的水平「。皮爾森在美國五大湖(Great Lakes)附近進行的一項後續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目前正在進行評估),在之後進行的一項針對香港居民的研究中,懷特也發現了同樣的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藍色空間"越多,他們經歷的痛苦和焦慮就越少。,GETTY IMAGES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住在海邊。貝爾(Simon Bell)是愛沙尼亞生命科學大學(Estonian University of Life Science)的景觀建築學首席教授以及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開放空間中心(OPENspace Centre)的副主任,他和他的同事正在調查在歐洲修復被遺棄的水體是否有幫助。他們在修復前後採訪當地的居民。修復的水體包括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外一個破舊的海灘、愛沙尼亞第二大城市塔爾圖(Tartu)一幢蘇式公寓大樓附近的工業運河,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英國的一些地方。

該小組對近200個最近重新開發的水源地進行的第二次分析。他們梳理出氣候、天氣、污染水平、氣味、季節性、安全、可觸及度等因素如何影響一個特定水體的吸引力。貝爾說,最終的目標是找出」什麼造就了一個偉大的藍色空間「。一旦結果出來,他和他的同事將開發一種質量評估工具,提供給那些尋求最有效的方式修復藍色空間的人,讓城市運河、水草瘋長的湖泊、舊碼頭區、河流和其它被忽視的水體煥發新生,以改善居民的生活。

我們能從哪怕一次海岸之旅中獲益多少,取決於各種因素。,GETTY IMAGES

儘管如此,在健康方面,研究人員並不知道湖泊與海洋的比較結果,也不知道河流與海洋的比較結果,也不會將冰島的海灘與佛羅里達的相比。他們所知道的是,空氣和水質、水邊的人口密度、溫度,甚至漲潮和退潮等複雜因素,會對我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是比如去海灘遊玩這樣簡單的事情。

除了天氣和日光之外,可能還有其他一百萬個重要因素會影響某個人在夏威夷和芬蘭的健康狀況

在健康方面,數據還顯示,與我們的常識相反,在偶爾有陽光的地方,比如美國佛蒙特州和明尼蘇達州,以及丹麥和法國,那裏的人皮膚癌的發病率往往更高,可能因為這些地方的人並沒有把塗防曬霜作為日常生活的習慣。

正如一些綠色和藍色的空間可能比其它空間更有益,研究人員也逐漸認識到,環境對健康的影響不是均勻分佈的。

懷特說,社會經濟狀況的較低的人群往往比富裕者更能從自然環境中獲益。這很可能是因為富人享有其它促進健康的特權,比如度假和總體生活壓力較小。這一發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英國,地方當局有義務減少健康差異,一種方法就是改善公園系統,最貧窮的人得益最多

像悉尼這樣清潔的海濱城市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GETTY IMAGES

同樣重要的是,僅僅搬到相對清潔的海岸或森林並不能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其它生活環境——失去或得到一份工作、結婚或離婚——對我們的健康有更大的影響。正如懷特所說,「無論你身處什麼環境,擁有一所房子比在公園裏無家可歸更重要」。

貝爾補充說,在人們選擇居住地的最重要因素中,親近自然的因素往往排名靠後,比它更重要的因素有安全、安靜,以及是否靠近學校和工作地。但是,雖然在個人層面綠色和藍色空間的好處不應被誇大,但它們是起作用的,因此也是重要的。

即便如此,一個結論應是明顯的:那些生活在乾淨的海濱城市、可以隨時親近自然的人,比如悉尼或惠靈頓的居民,在健康居住地的競賽中應該能拔得頭籌。


心儒慈語
:追求真理者是心靈、心理、身體三方面全方位健康。

但願
點擊連結了解更多......

十大理念
點擊連結了解更多......

 引用出處:BBC NEWS中文《居住地與健康:住在農村是否真的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