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儒慈語─經典語錄《道德經》(50)〈不盈章第十五〉(三)

西元二○○九年九月一日
台中儒光總部省禱室

《原文》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心儒慈語》

  敦兮其若樸是厚道的意思,指未成器的樹木,如樹木之未雕琢、沒有裝飾。這句話引申什麼?我們修道者修煉心性,要保持我們的天真本性,不被人心、我執、我相所惑,不讓你的本心染上一層污染塵染,所以我們要下功夫修煉心性。

  曠兮其若谷就是寬廣、空闊,是空虛、無所不包;意思是說很寬闊、很空曠的一個山谷。這句話是指我們修煉者內心的德性,要如曠野山谷般的安然鎮定,虛受一切,虛懷若谷。因為我們的本性,本來就空無一物,何來惹塵埃呢!是不是?就像六祖惠能大師講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怎麼會有染濁呢?是因為我們的心動了執著、我相、貪嗔痴之心念,所以它才染濁了。你只要把這些去除掉了,它本來就是靈明的本性,何來這些染濁呢?所以能夠處事無窮,含容無量。

  渾兮其若濁是黃濁、混沌的樣子;是混濁的意思。這句來引用善士晦默無知,永遠不露鋒芒;合其光,同其塵,韜光養晦,隱聖顯凡,到各階層去潛移默化、教導天下眾生,與民同流,但是絕不同流合污。

  所以聖人修煉就是合其光,同其俗,在人世間當中,祂不會自標榜自己是聖人、自己是修煉者,祂是跟眾生契合在一起,韜光養晦,隱聖顯凡,到各階層去潛移默化眾生。這也是我們現在很多修煉者的一個盲點,自認為自己是修道者、修煉者,比眾生高,甚至輕視很多的眾生,我們修煉者不能這個樣子;而是要跟眾生打成一片,唯有跟眾生打成一片,我們才能夠走入眾生的心當中,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跟思想。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孰能就是誰能夠的意思;什麼是「濁」?你的心本來是很混濁的,什麼是混濁?就是雜思雜念、人心、我相、執著之心念,這個就是混濁,然後要來澄清,要澄、要清,要慢慢的把這些雜染的東西去除掉,然後澄靜下來,這個是需要時間的。心澄靜了,慢慢到一個階段,它就會達到一個清靜的境界,「動」就慢慢的能夠生「靜」,不是「動」馬上變成「靜」,不是這樣子。

  則是代表物慾掃盡,一念不生,心念不落入分別、對待、執著當中,心有所歸,不妄想、不妄動,念茲在茲都是不離這個本性。的意思是表示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徐清是慢慢的生清。

  這句話老子是說我們心性的修為,要把人心、我相、執著去除掉,不是一蹴可幾的,是要慢慢下功夫,在心念當中一步一腳印慢慢的下工夫。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安以久是什麼?就是安靜的時候,安然自在,從容中道,不勉強,內外如一,動靜不二的境界;然後其動自生,君子不動,不必妄動,守其常,不自顯其長;就是說我們在「靜」當中,修煉自己的心性,然後修煉到一個階段的時候,他自然而然會引發你的契機的「動」;也就是說當人「靜」到一個階段的時候,自然會產生妙智慧,妙智慧來做什麼?造化天地萬物,甚至來做運用。就像人練氣一樣,你練氣到一個階段的時候,你的心靜到一個階段,沒有人心、我相、執著之心念的時候,內在的小宇宙,它其實是在慢慢的引動,引動了之後,就會產生各種的契機。

  所以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動能夠生靜」,靜極而能夠生動,動極而能夠生靜。所謂的動極生靜,就像黑夜跟白天一樣,白天是動,黑夜是靜,白天到一個階段之後就到晚上,那白天的陰是什麼?就是黃昏,那「動」到一個極致,就像白天結束之後,它就轉成什麼?「陰」,它不是馬上白天就變晚上了,對不對?那「靜」的「陽」是什麼?就是清晨的時候。晚上轉到一個階段的時候,它就變什麼?變白天。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就是說一個有道之士修煉者,修煉到一個階段的人、明白真諦的人,他不會自滿,因為不自滿,不會認為自己已修持很好了,所以就不致變化花樣,而且「有所居」,就是說隱藏了很多怪異的行為。

  所以老子在這一章講到幾個重點,第一個豫若冬涉川,我們修煉者在應事處事方面,要加意敬簡,謹慎、不敢妄進,如同冬天涉川,不僅畏懼冰有徹骨之寒,而且做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樣;第二個猶若畏四鄰,就是我們處事方面,如像十目所視,十指所指,戒慎恐懼,對我們心念的修為,一言一行都要戒慎恐懼。

  第三個儼若客就是我們在修身上,要極其講究,就是外恭內敬、彬彬有禮,不輕視其他的眾生。第四個渙若冰將釋,就是我們在養心、修煉心性上面,要不斷的提升,要徹悟、體悟世間上一切所有的事,如同什麼?水上的浮冰一樣,很快就會消失了,一切的沉迷愛染,視如夢中的幻境;因為如此體悟,所以你就不會貪染、執著,貪染這些外在塵慾之慾望享受,才能夠灑脫自在、心境放開,也才能夠豁然開朗。

  第五個敦兮其若樸就是我們在修煉心性上,我們的本性不被太多的人心、我執、我相所惑,用我們的天理良心、智慧來行這個大道,讓我們的本心、本性產生作用。第六個曠兮其若谷就是我們在心念的修為、修持上,要虛懷若谷,能夠包容別人、寬大能容,就是內要虛空,像山谷一樣虛空跟廣大,心胸要開闊。

  第七個渾兮其若濁其若濁就是表示什麼?我們要了解天地之心,謙卑、和藹,不露鋒芒,隱聖顯凡,韜光養晦,合光同塵,時時刻刻跟眾生在一起,然後渡化眾生,但是卻又不跟眾生同流合污。這些是老子所講,對我們修為上,很重要的一個觀念。(下期續載)